“2024年10月,河南一彩钢瓦厂房在屋顶光伏项目施工中发生了大规模的垮塌,厂房屋顶被压塌。
2023年8月,广东梅州某工商业屋顶光伏项目施工中发生垮塌,大量组件损坏,经济损失严重。
2023年7月,广东蕉岭县一轻钢结构厂房因加装光伏时屋顶坍塌,引发法律纠纷。
2023年6月,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突遭暴雨,该市体育中心的部分屋顶垮塌。市长Juan Mari Aburto在接受当地电台采访时表示,垮塌原因可能是大雨和体育中心屋顶上的大量太阳能电池板。”



近年来,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分布式光伏狂飙猛进,然而国内外关于光伏项目压塌屋顶事故也频频发生,一场关于屋顶光伏的“安全风暴”正在酝酿。
解剖光伏屋顶坍塌三大困境
1、屋顶荷载评估不足
分布式光伏粗放发展期,部分项目急于加装光伏,往往忽视屋顶承载能力校核,无论是金属屋面还是混凝土屋面,均需经过专业结构验算以及现场勘察确认安全性。
2、传统组件“不可承受之重”
18-20kg/㎡的标准玻璃组件,对于大部分低载荷屋顶属于“不可承受之重”,对屋顶加固要求高,还存在破坏防水层、增加运维风险等问题。
3、优质屋顶资源稀缺
“十四五”以来,分布式光伏市场保持了约100GW/年左右的装机增速,应用场景不断拓宽的同时,优质屋顶资源逐渐稀缺,复杂条件屋顶也被纳入开发版图。但现实困境是:加固成本可能吞噬项目利润,另一方面则是厂房受限于建筑特性或停工损失无法加固。
轻装上阵:封装材料、技术成为核心壁垒
需要指出的是,未来随着碳减排管控、使用绿电要求的愈发严苛,分布式光伏项目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但可开发的屋顶条件将更加复杂。这或许预示着分布式光伏下半场,轻柔光伏技术将是破局的关键抓手。然而柔性组件虽能降低载荷要求,但其封装技术专利壁垒高,部分厂商为规避专利采用不成熟方案,无疑将增加隐裂风险。
在这场无形的“技术竞赛”中,品诚晶曜依托母公司品诚控股国内领先的热塑性先进高分子材料创新集成平台及20年户外应用积淀,一举突破专利壁垒,成功研制出新型轻柔光伏组件,轻至2.82kg/㎡,弯曲半径可达0.5m,解决存量建筑屋面荷载不足及曲面响应等问题。

品诚晶曜突围3大支点
1、专利封装技术构筑护城河:采用超薄硅片及先进有机材料封装,实现高透光、高耐候、高阻水性能,组件转换效率最高可达21%,25年长效运行。
2、创新粘贴式安装方案:无需穿透生根、免除传统支架、不影响生产经营,实现“零环境改造、零加固需求”的快速部署。
3、20年户外应用积淀更专业:得益于母公司品诚控股集团20年户外应用积淀,品诚晶曜可提供专业勘测、全景3D建模、现场安装指导等系统集成服务,荷载预判综合永久荷载(结构自重)、可变荷载(风、雪)及动载,组件亦通过TUV NORD加严风洞测试,可抗17级台风,甄质无忧。
轻柔科技充分释放绿能生产力
在安徽珍珠水泥厂,大跨度穹顶彩钢瓦厂房,品诚晶曜轻柔光伏组件附身其上,这个看似“不可能”的项目,如今每年稳定产出500多万度绿电,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工厂作业。

当传统光伏还在与建筑结构角力时,轻柔组件已悄然打开新世界的大门——那里没有加固成本的掣肘,没有停工改造的阵痛,有的只是阳光与建筑的自然融合。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建筑披上这层会发电的"第二肌肤",让每一个闲置屋顶持有者都能轻松享受阳光收益。